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来源:台球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4-06-19 20:17:55  点击:1482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管理界的这句名言,从伟星股份(002003)身上能够获得较好的体现。

  伟星股份从事的服装辅料产业,扎根浙江台州,放眼全球。40多年来,伟星人一路耕耘,一路生花。2004年,公司成为中小板首批8家上市公司之一,在深交所正式上市。目前,公司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全球第二大拉链生产企业。自上市以来,伟星股份用实际成绩,不断颠覆外界认识,赢得市场认可,最终炼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白马”。

  伟星股份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高水平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前景如何?近日,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伟星股份,试图解开其中的奥秘。

  伟星股份的所在地浙江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

  伟星股份总部行政大楼,有一面“文化长廊”,记录了公司4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公司最早可追溯至1976年,那一年9月,7名创业者依靠三间破庙、九台旧机器,踏上创业艰程——创办尤溪有机玻璃厂,生产纽扣。

  1988年,尤溪有机玻璃厂变更为临海伟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2004年,伟星股份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目前,公司在国内外建有8大生产基地,拥有年产钮扣116亿粒、拉链8.50亿米的精工智造能力,是国内顶级规模、品种最齐全的服饰辅料企业。产品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阿迪达斯、耐克等全球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伟星股份董事长蔡礼永称,回顾过去40多年的创业历程,低调、务实是伟星人最大的特点,非常清晰自己的定位,坚持“辅成大业”的使命。所以,不管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伟星人都能淡然自立,并借助危机带来洗牌机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变迁,回看伟星40年来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伟星股份董秘谢瑾琨直言,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和改善,这也直接释放了老百姓对服装的需求;对外开放政策,又使得沿海地区承接了纺织服装工业的转移。

  谢瑾琨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的高效机制,时尚新产品研究开发,市场营销推销推广,以及员工辛劳勤奋的拼搏精神等,都是早期伟星股份逐步壮大的重要因素。

  创业早期,发生在伟星股份身上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也直接影响到公司后来的发展。

  譬如说,在技术方面,1985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意大利树脂纽扣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在引进该生产线的同时,公司对此进行了改造和升级,自此,公司不饱和树脂聚酯纽扣,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从而极大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地位与影响力;在市场营销方面,上世纪80年代末,伟星股份先后在上海、北京和天津,正式设立销售办事处,开始全国布局营销网络,产品的销售模式逐步从经销模式,逐步转变为直销+服务模式。

  经过初创期的积累,伟星股份真正开始异地扩张。1990年,公司在深圳开设钮扣生产基地,放眼国际市场并取得快速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窗口。公司在深圳建设生产基地,不仅在经营方面取得收获,更让我们管理团队领略了经济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谢瑾琨如是说。

  深圳也最终成为了伟星股份的福地,公司于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最终于2004年成为中小板首批8家上市公司之一,在深交所正式上市。

  “上市对于伟星股份来说,带来的发展超过了我们此前预期。”谢瑾琨称,一方面,公司利用长期资金市场小步快走,多频次、小规模募集资金,有效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公司综合规模和整体实力得到持续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伟星股份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诚信度、公众形象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伟星股份发展历史中,大辅料战略至关重要。据悉,纽扣起家的伟星股份,早已转攻“大辅料”。1992年,注塑生产线年,公司合金制品生产线年,拉链生产线正式投产……

  “大辅料战略开展,使得公司的销售业务,不局限于树脂钮扣,拓展到了金属配件、标牌、拉链、花边等其他服装辅料,逐步提升了伟星股份的综合竞争力。”谢瑾琨称,2001年,伟星股份正式提出“大辅料战略”,正式进军拉链、金属制作的产品领域,筹划布局深圳工业园。

  “大辅料战略”提出后,基于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伟星股份在经营方面对此进行升级,于2006年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一站(全程)服饰辅料供应商”模式,即在做好各类钮扣业务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销售渠道资源,确定了伟星辅料“一站(全程)服饰辅料供应商”的“大辅料”定位。

  目前,伟星股份的产品品类丰富,涉及钮扣、拉链、金属制作的产品、塑胶制品、绳带、织带和标牌等兼顾功能性和时尚性要求的服饰辅料,且各细分产品均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链,能较好实现用户对辅料的综合采购需求,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在这些众多的服装辅料中,拉链产品凭借着应用领域广,市场需求大,显得较为引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450亿左右的拉链市场占有率中,中高端拉链市场规模200亿,低端市场250亿。我国目前约有3000家拉链生产企业,但以中小企业居多,主要位于东南沿海的江浙沪和福建、广东等地。

  伟星股份的拉链生产线,即SAB伟星拉链,于2001年正式投产,2006,SAB品牌营销战略真正开始启动。而今,“SAB”品牌在业内享有盛誉,是中国服饰辅料的领军品牌,也是全球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SAB品牌已发展成为国内龙头、全球第二,现已形成拉链8.5亿米的生产能力。

  过去20年来,SAB拉链每年保持29%的复合增长。而今,拉链在伟星股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超过纽扣,成为伟星股份第一大营收来源。

  数据显示,2021年,伟星股份的拉链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8.36亿元,纽扣产品营业收入为13.9亿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拉链产品实现盈利收入10.45亿元,纽扣产品营收为7.07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研发人员705人,占员工总数的8.22%;上一年度为687人,占比为8.82%。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1.38亿元,同比增长34.19%;研发投入金额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4.11%。

  蔡礼永称,钮扣、拉链等服饰辅料是纺织服装、服饰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品类丰富、体积小、单价低等特点,为非标准化产品,季节性、时尚性特征明显,非常考验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

  近年来,伟星股份很看重研发与创新,坚守“辅成大业”的使命,秉承“更时尚、更领先、更好用”的设计理念,持续解码辅料流行风向;研发人员依据服装品牌风格以及流行趋势,从质量、颜色、材质、设计等方面,频频创新,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体化辅料综合解决方案。

  “持续保持4%以上的高研发费用率的投入,使得公司产品不管是在功能性,还是外观设计等方面,都能满足众多国际知名服饰品牌客户的需求,产品附加值高。”蔡礼永称,目前,伟星股份建有省级企业研究院、CNAS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并分别在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了设计中心和研发技术中心,主编、参编了1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拥有国内外专利890项,多层级、专业化的研发模式、雄厚的研发实力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伟星股份还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升级,在服饰辅料的研发与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艺诀窍和专利技术,近年来聚焦“回收再利用、回归自然、绿色制造”三大研发方向,在回收再利用、可降解等绿色产品领域以及无水染色等绿色制造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据悉,伴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趋严,国际大型品牌商纷纷提出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承诺,包含Burberry、Gap、H&M、Adidas在内的43家大型品牌、零售商和供应商签订“时尚产业气候”,承诺在2030年前减排30%,在2050年前实现时尚产业零排放。Nike、优衣库、inditex等品牌也提高了其遴选供应商的环保标准。

  “绿色制造是很多国际大品牌向消费者宣导重要理念,作为供应链的一环,也需要供应商提供对应的环保绿色产品。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些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视。”蔡礼永称,目前,伟星股份已实现了8大品类,21种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回收系列新产品中的回收原料占比最高能够达到50%以上。

  与纺织服装行业一样,纽扣、拉链行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高企,难免会遇到成本上升、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

  “一边是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一边压力很大。”蔡礼永回忆称,为什么?因为随公司的发展,员工的队伍也壮大了,特别是SAB品牌起来后,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工厂的出入口附近全是人。

  为此,伟星股份提出了“机器换人”。2013年,伟星股份就开始推进“机器换人”项目,加码电子设备与机械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陆续上线了多合一设备、AGV小车、智能物流等项目。

  “机器换人”之前,即2012年年底,伟星股份及控股子公司共有在职员工7512人。如今伟星股份员工有多少呢?可查询的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8580人。

  谢瑾琨称,近几年,员工数有所波动主要系海外生产基地的扩张,以及收购潍坊中传等原因所致,剔除这一些因素,公司员工人数是年年在下降的。

  从产量来看,2021年,伟星股份纽扣产量为76亿粒、拉链为2.5亿米。2021年,纽扣产量为92亿粒、拉链4.7亿米。产能方面,2012年,伟星股份在国内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具备纽扣产能10亿粒、拉链4亿米;2021年,在国内外建有8大生产基地,拥有年产钮扣116亿粒、拉链8.5亿米。

  近年来,伟星股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号工程”,快速推进,打造快速、高效、柔性化的智慧工厂,成功推动制造上水平,实现品质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伟星股份总部的行政楼三楼,数字化工厂指标监控中心的大屏显得抢眼。在这块大屏幕上,可以实时监控到订单饱和度、存量分布、打样周期、计划周期等重要信息。

  “高效、柔性化的智造能更好地与产业链上下游互动,为下游品牌服饰公司可以提供快速、优质的综合保障。”蔡礼永称,辅料行业的公司需要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充分了解,从而能够充分调动供应链产能,整合从原材料采购和订单处理,到销售和发货等环节的优质资源,提高周转效率。

  数据显示,伟星股份人均创收自2013年的25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39万元;而单生产工人的人均创收自2013年的38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59万元;人效提升在2016年步入明显加速阶段。

  凭借着人均效率和人均效益显著提升,伟星股份成功入围2022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今年3月,浙江省首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布,全省11家平台入选,台州市唯一入选的是伟星服装辅料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加大,2010年以来,服装行业已逐步向东南亚迁移,与服装行业息息相关的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自然也会受一定的影响。谢瑾琨称,面对着这盘棋局,伟星股份从2013年开始,开始谋划将技术上的含金量较低的纽扣生产业务转移到了东南亚,并开始规划、选址等方面的前期工作。

  2016年8月,伟星股份正式出海建厂,投资5000万美元在孟加拉国建产业园。2018年7月,上述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主要为孟加拉国及周边地区的客户提供拉链和金属制作的产品等服饰辅料产品,这也是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海外地区首站。

  选在孟加拉国是因为其为世界第二大纺织出口国,也是H&M、Zara、Mango等众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生产基地、代工厂所在地。产业园区建成后,便于伟星股份对东南亚市场的就近开拓和服务,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布局和实施。

  尝到国际化甜头的伟星股份,随后又启动孟加拉工业园二期、三期项目,以及越南工业园项目。今年7月,伟星股份全资子公司伟星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对SAB实业(越南)有限公司增加投资6000万美元;增资完成后,SAB越南项目投资总额增至8000万美元。

  目前,伟星股份在建工厂,国内方面包括邵家渡工业园、潍坊工业园,海外方面包括孟加拉工业园三期项目,以及越南工业园项目。产能占比方面,国内为85.05%,海外为14.95%。

  谢瑾琨认为,企业的国际化路线,应该包括生产基地的国际化、营销网络的国际化、品牌推广的国际化、员工队伍的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国际化。所以,伟星股份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也是围绕着这样一些方面在开展。

  2022年上半年,伟星股份围绕欧美源头客户,快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实施,加速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布局以及品牌开发,逆势实现国际业务迅速增加。今年上半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36.77%。

返回新闻列表
联系我们
地址 无锡市杨市镇环镇北路4号
电话 0510-83550363
邮箱 sales@hy-zipper.com
产品中心
拉链的结构
金属拉链系列
树脂拉链系列
尼龙拉链系列
浏览更多 >>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互动平台
台球直播吧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22 台球直播吧 All rights reserved